科普知识
把握黄金四分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众所周知,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具体是指由于心源性或者非心源性原因导致心脏有效收缩和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引起循环中断,全身缺血缺氧。心脏骤停的生存率很低,快速识别和启动急救,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和复律治疗会使一部分人起死回生。鉴于80%的心脏骤停发生于院外,而抢救的黄金甚至白金时间却仅有4-6分钟,因此普及正确、规范的心肺复苏术对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意义重大。
心肺复苏术已有数千年历史,心肺复苏指南自2000年也是每5年进行修订、更新、以期更加完善。本文结合最新的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大家学习,力争把指南理解的更深刻、操作的更规范、运用的更灵活、执行的更有效。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要点如下:
1.快速反应、尽早识别
首先确定抢救现场的环境安全,保证自身和患者安全后判断患者呼吸和意识。既往指南要求专业人士10秒内通过听、看、触诊等判断呼吸、心跳、动脉搏动等,非专业人士如发现患者无呼吸、意识丧失、对刺激无反应即可判定为呼吸心跳停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2015年指南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的要求。
2.生存链“一分为二”,协作高效
手机时代,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及尽快拨打120,院内急救系统和院外急救系统双重响应。
3.尽早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将患者置于硬板床或者地面摆好体位,解开衣领、领带及拉链等,施救者位于患者右侧行胸外按压。最新指南更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有效性、连续性。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深度5-6cm, 按压者双手按压间隙不倚靠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每2分钟或者5个周期更换按压者避免疲劳。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患者气道,并给予两次通气,即按压与通气比为30:2,人工呼吸应避免过度通气,如果已经建立人工气道,则每6秒给予一次通气。心肺复苏相关注意事项见(图一)。
4.尽快电击
有指征尽快使用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若不能立即取得除颤仪,应立即开始胸外按压,设备就绪后尽快除颤施救者可按照AED语音提示操作,具体方法如(图二)。
图一 心肺复苏相关注意事项
图二 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方法
抢救成功的表现:昏迷变浅或意识恢复、触摸到大动脉博动、面色及口唇转红润、自主呼吸逐渐恢复、双侧瞳孔缩小等。心肺复苏成功后要进行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出院存活率不足10%,对于现场没有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存活率也仅为0.9%,这不到1%的存活率与我国相仿,这说明将心脏骤停的危险因素及隐患于萌芽状态进行干预尤为重要。全社会都要树立预防保健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力量。